我在1982有个家_我在1982有个家 第918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我在1982有个家 第918节 (第2/3页)

族长、是多宝岛上的地主,有财力也有能力。

    ??他有文化,注重后代教育,所以最早做了岛上的私塾先生,后来民国了,县政府说他是文明士绅,让他担任现在的长龙公社曾经的长龙乡乡长。

    ??李秀才此人是真的有几把刷子,他虽然装了一肚子《四书》《五经》、学了一脑袋的之乎者也,却对现代化教育接受得很快。

    ??在他的倡议和组织下,多宝岛上建起了真正的学校,最早是只有两座校舍,一座是学堂,一座是教员办公室和宿舍。

    ??学堂位于岛屿东方,取全岛最肥硕的土地和海边沙滩之间的区域,本意是让学生们可以学习也可以近距离接触农活——

    ??对封建社会的农村地主而言,他们一旦有文化了,便向往耕读传家、半耕半读的生活。

    ??起初校舍是正房八间,虽然是海草房但相对来说高大巍峨,房梁都是双层的,里面有立柱,这曾经是外岛一景。

    ??李岩京骄傲的说道:“我家里都是读书人,我爷爷就是在这学堂念的书,我小的时候,他就给我经常朗诵他们当时上学时候学的课文。”

    ??“咳咳,”他咳嗽一声摇头晃脑的说道,“秋风起,天渐凉。暑假满,进学堂……”

    ??说话之间他们到了学校。

    ??现在多宝小学已经扩建了,八间教室被隔成了三个班级,另外还盖起了耳房,另外两个班级就在这两个房间里。

    ??学校跟天涯小学一样没有围墙,只有一排排的大杨树,十多米高的大杨树。

    ??冬天到了,杨树树叶掉光了,只剩下繁茂的树枝,海风一吹这些树枝摇晃摩梭发出‘沙沙’声。

    ??这是旧时光的声音。

    ??此时下午快要上课了,学生们在沙滩上奔跑打闹,人很多,王忆很怀疑这五间教室能容纳下这么些人。

    ??很快他的怀疑得到了证实,他也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。

    ??上课时间到,一名老校工拿着个铁铃铛出来摇晃。

    ??在叮叮当当的脆响中学生们分为两半,一半潮水似的涌进教室,还有一半在沙滩上玩耍。

    ??多宝岛上的孩子并没有全部入学,虽然早在前年也就是1980年,国家就颁发了《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》,要求全国各地普及小学教育,让育龄儿童必须得上学。

    ??但这政策执行的并不好。

    ??国家的意思是,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,要提高教育质量,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,必须从小学抓起。

    ??这点没错,问题是念书是花钱花劳力的事!

    ??国家也明白这事,所以当时就说这事不能搞一刀切,不能说强行把育龄儿童塞进学校来。

    ??要普及小学教育得根据各地区经济、文化基础和其他条件的不同,由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进行分区规划,提出不同要求,分期分批予以实现。

    ??而且现在不是义务教育,要念书要交学杂费的。

    ??这方面国家在《决定》中也讲明了。

    ??说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、经济不发达的大国,普及小学教育不可能完全由国家包下来,必须坚持“两条腿走路”的方针,以国家办学为主体,充分调动社队集体、厂矿企业等方面办学的积极性。

    ??这就是现在外岛小学众多且多数跟社队集体有关联的原因,国家现在鼓励群众自筹经费办学。

    ??所以一个学校办的好不好,主要看生产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